实训是连接理论与实践、知识与技能、课堂与岗位的桥梁,是职业教育通向企业岗位的最后一公里,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必经之路。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上,实训课往往是以教学计划为核心,是对课本知识的辅助验证,因此成为理论教学的“附属品”,仅仅停留在解决“认识不认识”“了解不了解”的层面,更不要说很多课本知识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,以及学校实训室实训设备不能及时迭代更新的问题,学生学到的和见到的都是落后甚至被淘汰的技术和设备。这样的实训课上下来,最多是了解一下原理,增加一些感性认识,学生毕业上岗,还要从头学从头练。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训课应该成为产教融合的“核心载体”,是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岗位能力的实战培养,解决的是能不能上岗、符不符合企业需求的问题。
工学院的液压课程根据教学进度选取叶片泵拆装项目作为实训任务。为了解决实训课的重构,近日,智控24级学生以叶片泵拆装及金工实训场地为依托,积极构建“校内实训室+ 校外(企业)实训基地”两级场景,开展校内实训室模拟训练,为将来到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操作做准备,实现“梯度进阶”。指导老师先以PPT复盘泵体结构,强调密封件保护与拆装规范,随后示范“标记—卸盖—取定子—抽转子”四步法。同学们四人一组,对照实训任务书轮流担任主拆手、记录员、检测员,进行本学期液压传动课程的第一次实训课程。同学们在拆装过程中,对叶片泵内部结构、压油区、吸油区、叶片旋转方向与自身倾角关系有了新的认识。实训结束,同学们纷纷表示,亲手触摸零件,让书本上的“困油”“泄漏”瞬间立体,更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量。
高职院校的实训课并非简单的动手操作,而是串联“院校、企业、学生”三方的核心纽带——它让教育不再脱离企业空谈理论,让企业不再为人才短缺发愁,让学生不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,最终实现“教育链、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”的深度融合,这正是产教融合的核心目标所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