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建工作

党风廉政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党风廉政 -> 正文

人文沃土育清廉——潍坊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观察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5-11-24 来源: 浏览次数:

几扇玲珑的窗格、一枝摇曳的竹影、错落的黛瓦青砖……伴随着宛转悠扬的曲子,郑板桥走上了舞台。11月11日至13日,廉洁文化话剧《枝叶关情·郑板桥》在潍坊保利大剧院成功巡演,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这场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廉洁教育课,不仅让无数观众沉浸其中,更引发了人们对潍坊廉洁文化、城市文明建设等话题的关注。

很多人都知道郑板桥是“扬州八怪”之一,但除去文学家和书画家身份,郑板桥更是一位清正廉洁、一心为民的好官。“千磨万击还坚劲”的铿锵语调里,既有文人的傲骨,更有官员的担当;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这句核心台词,更是作为点睛之笔贯穿全剧,层层深化主题。这出话剧中,主创们通过充满悬念的倒叙方式,以“民告官”为引线,将郑板桥为官、为人的复杂人性面层层铺开,向大众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、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。

这是一个“好官”,为救灾民果断开仓放粮、推行“以工代赈”,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”的选择背后,是“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”的担当;这是一个“好才”,挥毫泼墨时的才情风骨,题诗明志时的精神坚守,让文人气质与为官之道形成交织共鸣;这是一个“好人”,坚守做人的朴素信念,在官场沉浮中始终保有“宁舍乌纱、不舍民心”的温度;这是一个“好‘怪’”,“难得糊涂、吃亏是福”既是睿智,也是不媚权贵、率真耿直的外在“铠甲”。

这种有温度、有深度还接地气的文艺塑造手法,让郑板桥跳出了“完美清官”的符号演绎,将抽象的廉洁理念转化为具象的人物故事。随着演员们的一举一动,廉洁文化从纸上文字走到现实,融入人们的悲欢情感之中,真正实现了“以文化人、以廉润心”的教育效果。“这部剧有情节有思想有风骨,看完之后,对实干担当、清正廉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”不少机关工作人员表示。

潍坊襟连海岱、道承齐鲁,文化底蕴深厚,清官廉吏代代辈出,贤相名臣不胜枚举,形成了源远流长、特色鲜明的清廉文化。首次在中国历史上提出“廉政”一词的春秋名相晏婴,操守高尚、“割席断交”的高士管宁,清廉助政、关心群众生活的农学家贾思勰都是潍坊人。“建安七子”之首孔融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范仲淹,写下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等名篇的苏轼等都曾在潍坊为官。这片土地上还诞生了王尽美、陈少敏、马保三、庄龙甲等革命先驱。他们的清廉品质和事迹赓续传承,为新时代潍坊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滋养、源头活水,凝聚起了“崇文尚德、惟实励新、开放包容、自信图强”的城市精神。

学史以明智,鉴往而知来。如今,潍坊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、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清廉元素,打造了一批廉洁文化教育阵地,促进廉洁思想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成为了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张面河畔,听雨亭、枝叶园映入眼帘;新华路上,喷绘着“廉洁修身”“廉洁齐家”公益广告的公交车平稳驶过,寓“廉”于“乘”;博物馆内,獬豸、甪端等寓意清廉的文物栩栩如生。从青州三贤祠到诸城超然台,从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到“王伯祥事迹陈列展”,从召开清廉潍坊建设联席会议到举行方山清廉讲坛——廉洁文化宛如一股清风,吹遍古今潍坊大地。

“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,文化的力量根本而持久。《枝叶关情·郑板桥》的演出现场,很多市民带着孩子前来观看。“领着孩子学学郑板桥的历史故事,感觉很有教育意义。郑板桥持廉守正的理念,踏实做学问的态度,让我们获益匪浅。”市民王小霞说,以后还会继续参加类似的活动,涵养清朗家风,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。

(来源:潍坊日报)